一個良性的甲狀腺結節,因為擔心癌變風險,最后選擇手術切除,在甲狀腺疾病患者中,這種不該做的手術并不鮮見,雖然不是普遍現象,但由于診療不規范、檢測方法不充分等原因所導致的甲狀腺結節過度治療問題依然存在。近日,《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(第二版)》(以下簡稱《指南》)于《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》發布,匯總了甲狀腺結節的相關診治建議,對人們所關心的甲狀腺篩查要不要做,查出甲狀腺結節怎么辦等問題進行了答疑解惑。
在《指南》中,專家一共提出37項推薦意見,內容涉及:甲狀腺結節的評估與篩查、甲狀腺結節的隨訪、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治療方法、性質未確定結節的處理以及妊娠婦女甲狀腺結節的處理等9個方面。為甲狀腺結節從篩查到發現,從定性到選擇治療方案,給出了科學性的可供參考的意見,并就每項意見給出了推薦強度。
關于甲狀腺結節篩查,《指南》不建議在非高危的普通人群中進行超聲篩查甲狀腺結節,推薦在下述情況需要篩查甲狀腺癌:童年時期頭頸部放射線暴露、全身放射治療史、一級親屬甲狀腺癌家族史,以及有甲狀腺癌相關的遺傳綜合征家族史或個人史。
對此,武漢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丁勝認為,《指南》縮小篩查范圍,主要是因為甲狀腺結節雖然檢出率高,但其中絕大多數屬于良性范疇,惡變風險較低,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考慮,常規篩查存在浪費醫療資源的可能。同時,丁勝也指出:“關于這條篩查建議,《指南》的推薦強度是弱推薦,這意味著,我們仍舊需要重視甲狀腺結節的超聲篩查,特別對于出現了相關癥狀、懷疑自己有甲狀腺結節的患者、妊娠期婦女,以及甲狀腺癌的高危人群,超聲篩查仍是有效鑒別手段之一。而重視甲狀腺疾病也符合人們現階段對于健康生活的需求!
事實上,近年來甲狀腺結節的超聲檢查已經非常普遍,自從超聲檢查應用于體檢后,甲狀腺結節的發現率從4%快速上升至19%~67%,也就是說,每4個人中就有1人有甲狀腺結節,其中以女性和老年人多見。那么通過超聲篩查,確診存在甲狀腺結節之后應該怎么辦?
在甲狀腺結節的超聲檢查中,會依據一系列科學評估,對甲狀腺結節進行分級,其中一級至三級,代表惡性風險很低,《指南》中推薦,多數良性甲狀腺結節僅需定期隨訪(半年到一年),無須特殊治療。四級和五級屬于高風險等級,醫生會根據結節大小、生長速度、輔助檢查的結果對結節性質進行研判,制定治療方案,一般隨訪周期不會超過3個月。
簡而言之,《指南》對于甲狀腺結節的定性與治療給出了規范性建議:超聲篩查良性結節,基本不用進行特別治療;超聲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的結節,可通過穿刺進一步確診,如果穿刺細胞學不能確診,可以對穿刺標本進行分子標志物檢測。
丁勝指出,在甲狀腺結節中,約90%為良性結節,通常不需要手術治療。然而,據《中國癌癥雜志》2019年的相關報道,一份吉林省長春市甲狀腺疾病手術統計報告顯示,9216例經手術治療的甲狀腺結節患者中,惡性腫瘤患者僅占10%,這其中除了部分符合手術適應證(比如結節進行性增大、有壓迫癥狀、影響外觀等)的良性結節患者的手術治療外,還包括一些非必要的過度治療性質的手術。
目前由于穿刺細胞學檢查的局限性,仍有部分甲狀腺結節患者無法確定其結節的良惡性,在這種情況下,患者通常需要借助手術結果來判定結節的性質,其中不少患者經歷了并不必要的手術治療,帶來不必要的身心壓力和經濟負擔。對于無法定性的結節,《指南》中也推薦了多種治療方案:1.超聲表現不符合穿刺標準(比如直徑太。┑募谞钕俳Y節,可每隔6~12個月隨訪,暫未接受治療的可疑惡性或惡性結節,可以縮短隨訪間隔;2.穿刺結果為良性的甲狀腺結節,如果超聲表現高度懷疑惡性,建議在12個月內再次進行活檢穿刺;3.隨訪期間出現新的可疑惡性超聲征象或體積增大超過50%的甲狀腺結節,可以通過穿刺進一步確認;4.對于細胞學性質未確定的結節,建議妊娠期進行監測,產后再評估。從結節定性到確定治療方案,《指南》給出了相對完善的診療建議,最大程度避免過度治療的發生。此外,《指南》也建議對于確實需要切除的結節,除了手術切除術外,消融治療不失為一種可選擇的治療方法。
當前,國內外醫學界對甲狀腺良性結節采取不積極干預的治療方針,定期觀察已形成共識,在《指南》的各項推薦中,這一共識也得到了體現。對于少數甲狀腺結節合并甲亢或甲減的情況,患者可參考甲狀腺功能指標,遵醫囑治療。需要注意的是,甲狀腺結節的治療中,“對癥下藥”是關鍵,不要盲目服用調節免疫功能的藥物或是補劑,同時甲狀腺結節患者應保證適量碘的攝入。當然,在大量的甲狀腺結節的檢查中,甲狀腺癌的出現不可避免,即使是甲狀腺癌,預后也大多良好。甲狀腺結節患者,與其過度治療,不如改善生活方式,戒煙限酒,適度運動,注意飲食,提升健康意識,都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降低甲狀腺疾病的患病風險。